【大公报讯】记者赵一存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21日晚发布消息,针对近期社会广泛关注的预制菜相关话题,国务院食安办高度重视,已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认真研究,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更好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业内认为,促进预制菜的良性发展,还须国家出台举措加强行业监管力度,行业配合研究制定及完善标准,并落到实处。
本月初,内地企业家罗永浩因质疑餐饮连锁品牌西贝菜品多为预制菜引爆舆论。20日,罗永浩再次就预制菜争议发声,强调行业已有基本定义框架,只需细化标准即可实现消费者知情权。这个表态事实上折射出内地预制菜发展的核心矛盾,即如何在商业利益与消费者权益之间如何做好品质。罗永浩亦提出分级接受标准:超市快餐可接受所有级别,正式餐厅则需严格筛选,完全拒绝即热预制菜。他认为,预制菜需明确标注,避免“用预制菜冒充现做”的欺诈行为。
专家:加强行业监管促良性发展
广东风采新纪元律师事务所律师贺国帅表示,促进预制菜的良性发展,还须国家出台严厉举措,同时加强行业监管力度,“从政策决策层面出台监管措施,行业配合研究制定并完善标准,特别是对于民众普遍关心的标识、防腐剂等问题,应出台更加清晰的指引并落到实处。”
事实上,今年以来,内地多地已积极探索预制菜明示。4月,广东开始施行《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规定在产品名称上标示“预制菜”或“预制菜肴”,并标示原料的含量;同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明确,将在部分餐饮企业中先行试点,适时再在全市推广预制菜的明示工作。
贺国帅表示,目前来看,一些政策文件虽然明确提出推广预制菜明示,但并不是强制要求,更多是靠餐饮企业自觉行为,“这显然不具操作性。在实际中,商家会担心引起消费者反感,只要不违反规定,肯定不愿意明示。”他认为,内地在探索推动预制菜监管方面,还应细化各项管理条例和细则,以及快速检测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