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近日,知名户外运动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燃放艺术烟花,引发争议。
近日,知名户外运动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海拔约5500米)燃放艺术烟花,引发争议。内地民众担忧,位于高海拔地区的西藏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21日凌晨,日喀则市发布情况通报称,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始祖鸟和蔡国强工作室删掉了相关视频,并发文道歉。尽管主办方声称使用了生物可降解材料制作烟花色粉,并表示燃放等级为最低风险等级,但事件仍迅速发酵,网友们仍不买账。不少网友表示,在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山放烟花对自然没有敬畏之心,搞户外运动的品牌竟然“炸山”,很讽刺!
这场艺术烟花名为《升龙》,现场视频显示,9月19日傍晚,点火后,三幕彩色烟花沿着山脊依次燃放。此次活动举办地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热龙乡,公开资料显示,这里位于江孜县东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在高原燃放烟花的行为引发了环保争议。
当地村民称烟花味道很浓
燃放点附近的热龙乡马玉村村民尼玛多吉向内地媒体表示:“这不仅影响环境,也惊扰了村民,而且味道很浓,大家担心可能会影响周围的动植物。”
主办方解释,该项目所选用的烟花彩色粉均为生物可降解材料,确认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本次燃放等级为V级(最低风险等级),噪音与光污染均远低于夜间焰火。在生态保护层面,项目团队制订了“预防─监测─恢复”的全链条方案:燃放前已将牧民牲畜转移至安全距离,并通过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区,燃放后立即清理残留物,并对草甸、农田进行翻土与植被修复。20日,当地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针对此事回应称,活动手续合规,目前当地生态未受破坏。
但这些解释并未平息公众质疑,许多网友指出,即使采用了所谓的“环保材料”,烟花燃放对高寒、脆弱的高原生态而言,仍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有网友则表示,环保材料并非零污染,高原生态恢复周期长,烟雾和噪音污染影响大。“始祖鸟岂能打户外牌破户外的山”等话题冲上热搜。
随后,始祖鸟迅速删掉了相关视频,并于21日早晨发布致歉声明,表示诚恳接受所有的批评和建议,称“有责任在政府部门监管下,配合艺术家团队对该项目全过程的环境生态影响进行覆核,邀请第三方专业环保机构,开展严谨而透明的评估工作。”蔡国强工作室也向公众致歉,表示“确实存在很多考虑不周之处”。
道歉内外有别 网友质疑“甩锅”
同日,始祖鸟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也发布了英文致歉信,称对青藏高原烟花表演深感遗憾,此行为与品牌环保价值观及期望不符,郑重致歉。同时,还提到“正与相关艺术家和中国团队沟通,调整工作方式避免类似情况”。部分网友质疑,始祖鸟的海外致歉与国内版本有差异,“不够诚恳”“内外有别”,文中提到的“与中国团队沟通调整工作方式”有“甩锅”的嫌疑。
21日下午,大公报记者来到始祖鸟上海青浦奥特莱斯店,发现门店客流未受事件影响。记者来到门店时,同层的另外两家刚刚新店开业的户外品牌门口已排起长龙,始祖鸟门口并未见人龙,但顾客也是进进出出未曾停歇。
对于门店营业是否受到“烟花秀”事件影响,店员回应,具体情况以官网为准。记者留意到,除了正在营业的店面,始祖鸟在该奥特莱斯入口的显眼位置已经租下了更大的店面,正在进行装修。预计年底装修完成后,店舖将迁移过去,新店面整体面积会更大。
网友心声
@简墨无痕:违背生态保护原则,环保材料并非零污染,高原生态恢复周期长,烟雾和噪音污染影响大,且未充分尊重当地敬山神的传统文化。
@小雷哔哔:打着环保旗号,转头就在高原搞“炸山秀”博眼球,这不就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与其花大价钱搞营销,不如拿这些钱去保护生态环境。
@雪山之巅:艺术不是乱搞的理由,不认同这样的商业作秀,不接受敷衍的道歉,具体的补救行动才是有用的。
@古乃:不热爱大自然,却还要打着热爱户外的口号,作为户外爱好者,再也不会穿始祖鸟出门了。
话你知 | 蔡国强何许人?
1957年生于福建泉州,80年代初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86年12月至1995年9月旅居日本近九年,1995年移居纽约至今,以火药画、爆破艺术和大型装置作品闻名,曾策划创作在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的烟花表演“大脚印”。
专家解读 | 高原环境降解慢 加重生态负担
面对“生态破坏风险”质疑,主办方称,使用的烟花彩色粉均为生物可降解材料,排放符合环保标准,此外还制定了预防、监测和恢复的全链条方案,包括转移牲畜、引导小型动物离开以及清洁等措施。
对此,著名环保人士、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由于地广人稀,后续未开展对土壤、地下水和动植物详细观测的话,可能难以得出“生态未受破坏”的结论。主办方提到的这些措施可行性存疑。高原地区的降解规律与沿海、平原不同,且青藏高原生态脆弱,表土瘠薄,植被生长缓慢,破坏后修复困难,主办方提到吸引动物迁移的措施,到底有多少效果,也需要更多信息披露。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植物学博士顾垒表示,这场烟花秀是一种极具侵入性的行为,烟花产生的粉尘、颜料几乎不可能被移走。青藏高原上低温少雨的环境会降低生物活性,从而降低分解速度,外来物质可能过了几年还存在,加重生态负担。植物学家顾有容表示,当地土壤结构不稳定,地表仅覆盖10厘米左右的草毡层,由密集交织的草根与有机质构成,起固碳、保水和防止风蚀的作用。草毡层下方是几乎不含微生物的贫瘠母质层,一旦被破坏,植被恢复需数十年至百年,并且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可能导致草甸土层松动,引发小规模滑坡或泥石流。
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师杨旭介绍,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可能直接破坏植物根系,导致无法结籽,带来不可逆的影响。
央媒接连发声批评:学会在自然面前保持谦卑和沉默
21日,新华社发表文章《致敬自然,无需烟花证明!》评论喜马拉雅山进行烟花秀一事,文章指出,在当一片片烟花于轰鸣声中从山脊间升起,炸开的不仅是彩色烟雾,更是商业逻辑与生态伦理的激烈碰撞。这场争议暴露出的深层次矛盾,值得全社会共同反思:我们是否需要这种烟花秀来“致敬自然”?真正的敬畏,从不是在人间淨土搞行为艺术,而是学会在自然面前保持谦卑和沉默。
随后,人民日报也发文《烟花散去,不能仅留下道歉》指出:烟花散尽,却点燃了舆论质疑:这番出人意料的操作,会否破坏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会否惊扰当地的动植物生长?一旦造成伤害,该如何修复?艺术表达的边界在哪里?以艺术为名的品牌营销活动,该如何规范?目前,涉事品牌与艺术家均已公开致歉。当地相关部门也表示,已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核查。期待后续调查能够回应公众提出的疑问:当初如何审批,有无进行科学评估?调查应全面评估生态影响,给大家一个有说服力的说法。
人民日报文章还表示,环保与艺术并不对立,完全可以相得益彰,关键是要有合适的尺度和规范。真正的艺术,应当尊崇真善美,敬畏自然,抚慰人心,而不可伤害自然界。而商业化的参与,更应有规矩和界限,倡导正向善意的价值,不可只图哗众取宠。烟花散去,留下的不能仅是道歉,更应是保护生态的行动。